■圖片是最近在港島南區海邊所攝! 作者供圖

趙鵬飛

每個人每天都要在大大小小的抉擇之中度過,時不時還會陷入矛盾之中。

早上醒過來,做完一組熱身運動,開始換跑步的衣服和鞋子,手腳不停,腦子裏也飛快地再做比較:窗外的天看上去是明藍的顏色,跑山路,沿途海天一色,駐足拍攝的每一幀照片,定然都是清晰透亮蔚藍壯美;跑海濱長廊,省力輕快,呼吸輕鬆,必定會遇到不少晨練的人,不利於防疫。跑完步往回走,路過超市,買一節蓮藕、一朵西蘭花、三色彩椒、三顆西紅柿、一打雞蛋。回到家放下菜,換着衣服又開始思量,煮一碗色彩艷麗的素麵,還是炒兩個小菜熬一個湯配白飯?

飯畢,收拾停當,出門上班。搭小巴還是搭巴士?小巴隨到隨有,也快,就是小巴阿叔放的音樂太吵,不方便在車上閱讀。巴士穩妥,乾淨敞亮,尤其是坐在上層窗邊,柔柔的陽光照在書頁上,很愜意。不過,巴士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有,巴士APP上的實時線路,也常常不甚準確。

捧着書頁,凝目於字裏行間,車行山道,偶有顛簸,思緒不由得從書上拋到了車窗外,明日休息,去看《金剛川》還是先去看《八佰》?

日常生活的碎片裏,有抉擇便有矛盾。選了左,難免會自疑,倘若去了右,會不會更精彩?選了右,多半也會腦補出左邊可能風景更好的畫面。有人會說,隨遇而安即可,何必庸人自擾。世人本來就是平平凡凡庸庸碌碌,不自擾又如何會平庸。

常常覺得很多香港人,更是經年徘徊在一種不可直面自我的矛盾之中。尤其是近年,許多原屬政治冷感體質的港人,在一眾政客恣意攪弄議題的騷操作之下,身不由己被捲入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首當其衝,便是在面對做一個中國香港人還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裏,左掙右扎,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對待。太親近了,擔心會被人冠以藍絲。太疏遠了,又很容易跌入始終不能自圓其說的徬徨和迷茫裏。於是,不敢輕易流露真實想法,便成了不少人的常態。打開手機、打開電視、打開報紙,收聽電台、瀏覽網頁,鋪天蓋地的新聞資訊,似乎都在努力佐證自我認同的判斷。這一切看起來很輕鬆,內心的焦慮卻是一層灼熱過一層。

情緒的東西,最容易受到周遭氛圍的波及,一點燃就血脈噴張,停下來細想,邏輯上的混亂雜糅和理據上的破綻百出,讓衝突和矛盾橫衝直撞,家人之間,朋友之間,族群之間,一道一道的裂痕,橫七豎八。有個警察在社交媒體上說,妹妹不讓他出席她的婚禮,因為夫家不同意;同學在群組裏揚言,倘若他去參加另外一個同學的葬禮,其他同學就集體缺席。我看了覺得很心酸,也覺得很幼稚。職業不同,政見有別,純粹的個人取態自由。滋生出如此違背人情道理的做法,與政客們竭力鼓吹的主張和追求而言,簡直就是明火執仗的雙重標準。看似言之鑿鑿義正辭嚴,實則黑白顛倒是非不辨。放眼環球,雙重標準指責他國,道德文章污衊別族,卻在一場不分國界不分制度的疫情中,手忙腳亂地輸了個精光。

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我想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熟,香港也是。到時候回頭看,誰也別笑誰。一如現在的我們,回望青葱歲月裏的羞澀和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