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書法。作者供圖

梁君度

劉蒙先生在他畫的一幅赤竹上題詩:「意足不求顏色似,子瞻赤竹勝翠篁。竹寫意,鳥寄情,高節長笛吐龍吟。」首句「意足不求顏色似」甚是有深意。

寫意畫貴在得「意」,它既要寫出對象的外形,更要寫出對象的神韻,同時也蘊涵着畫家自身抒發的意境和意趣。若已充分表達出意境和意趣,設色便不妨在「似與不似之間」。

寫意是與「寫實」相對而言,寫意畫不着眼於詳盡如實、細針密縷地摹寫現實,而着重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客觀物象的神韻和抒寫畫家的主觀情致。在造型方面,寫意畫往往會作適當的誇張與變形,這與李白詩寫「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樣異曲同工,能產生美的意趣和意境。

寫意畫興起於北宋,出名的有崔白,到了南宋,出現了梁楷、法常等寫意畫家,元代有王冕,明代有陳淳,徐渭更是開創了一個青藤畫派。到清代八大山人、石濤、李鱔、吳昌碩、現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等大師發揚光大,寫意畫已進入全盛時期。

和中國寫意畫有相似之處的西方印象派畫,對色、光、影都特別注重,現代寫意畫家也從西方的印象畫派吸收了許多技巧,使畫面色彩更豐富和含蓄。色彩與水墨的巧妙結合,調和出獨特的效果,令寫意畫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寫意畫除了變形,色彩的變幻誇張也層出不窮,如黃永玉寫荷,莫說色彩不似,與寫實簡直相去萬里,但卻能給人一種清新感覺,這正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

李苦禪大師曾說3年可以培養出一個工筆畫家,但30年都未必能培養出一個寫意畫家,足見寫意畫不容易畫。寫意畫如何才能做到「意足」,這是一個值得每一個寫意畫家研究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