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青年論壇開幕 深圳18舉措將落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花 深圳報道)深圳是港人北上的第一站,也是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最多的城市。12月1日,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共創灣區輝煌、共享祖國榮光」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在深圳召開。論壇上,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市港澳辦)副主任曹賽先公布了深圳市新政《深圳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共18條舉措。具體內容涵蓋了港澳居民在深圳學習、就業、創業、生活4個方面。未來,港人赴深圳創業將享受「超深圳市民待遇」。另有「進一步支持港澳學生來深見習就業」等4條內容,港人與深圳戶籍市民享同等待遇。
作為「創新之城、創業之都」,深圳在創新創業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此次特設了針對港澳人士的政策。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若干措施》中,特別設立了港澳青年在深創業引導基金。現有的深圳市支持創業的政策具體包括,高新科技項目獎金、初創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創業孵化基地補貼、高層次人才補貼等多種形式。新政出台後,港人來深圳創業不僅可以享有現時深圳對所有創業者的補貼,還可申請到這些額外的政策支持。
人才培育重港澳人士
青年是未來建設大灣區的主力軍,此次論壇旨在凝聚粵港澳三地民心和青年力量,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的培養也是深圳新政的重要考量。除特別基金之外,深圳市政府還在人才培育方面向港澳人士傾斜。具體措施在求學方面,加強高校港澳學生獎助學金支持力度。在工作方面,將進一步優化港澳人才政策,以及打造港澳居民在深圳發展的綜合服務平台,幫助港澳青年盡快適應內地生活和工作節奏,從而融入內地發展。
除創業相關政策之外,此次深圳新政《若干措施》的出台過程中,特別針對以往港青在內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了專門調研。此前港青來內地發展面臨的難題主要包括:回鄉證與政府部門系統不對接、專業資質認定對接不暢、子女就學難、貸款及信用擔保難等。此次新政逐個出台了配套政策,來幫助港青解決難題。
曹賽先解讀道,《若干措施》共18條舉措。具體內容涵蓋了港澳居民在深圳學習、就業、創業、生活4個方面。其中有7條措施,港人實際享受待遇優於深圳市民;另有4條,與深圳市民待遇等同。還有兩條與非深戶籍居民等同。
將特設港人住房保障
住房和子女就學是居深港人最關注的領域。未來,在子女申請就讀公立學校方面,港人將有資質申請就讀深圳所有的學校,積分政策與非深圳戶籍居民同等計分。港人吳舒景表示,此條新政實施後,港人子女入學難題將可大大緩解。目前,房價高是全深圳人面臨的難題。曹賽先介紹,「針對港人來深圳發展,未來將特別設港人住房保障,有專門的配租。」
曹賽先還特別提及,「這18條政策措施中有13條是中央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裏都沒有提及也並沒有做要求的內容,是深圳自加壓力主動擔當,做了一些政策的創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