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正研究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上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表示要加強該城市的金融業發展,顯示大灣區的金融業將邁向新的發展格局。市場人士認為,與香港相比,深圳在創新科技業及創投融資上具有優勢;相比於深圳,港澳都具有「一國兩制」、資金自由進出的優勢,故澳門要發展證券市場相信會集中在吸引來自葡語國家的資金,以及中小型企業上市。

中央銳意推進大灣區建設,深圳在發展金融業上,有更大的空間,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培養創科產品及初創企業早期融資上,深圳具有一定優勢。原因深圳具有眾多初創企業的優勢,可謂是大灣區、甚至是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搖籃。但由於內地資本賬未全面開放,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加上在內地上市的時間很漫長,也較難獲得國際資金,這令深圳難以在短時間內成為國際性金融中心。

貨幣與港元掛鈎 匯率穩定

反觀澳門與香港一樣,是「一國兩制」下高度自治的城市,資金自由進出,而澳門元又與港元實際掛鈎,即變相令澳門元與美元掛鈎,使匯率維持穩定。此外,澳門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首先是葡語國家的聯繫,可能會獲得葡語系國家的投資者資金;企業在澳門交易所融資,將可獲得國際資金,且資金出入自由,在背靠大灣區下,對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

上市門檻料低 吸中小微企

同時,市場人士相信,企業在澳門上市的門檻,應會較香港及深圳更低。在香港上市要滿足香港證券法規及一定的盈利要求,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有一定難度,大灣區內大部分的科創公司都難以達到在港上市「門檻」。中央提出設立澳門交易所的構想,相信目的就是為了填補香港與深圳的這個「空缺」。而且,由於澳門交易所的交易貨幣為人民幣,也有助人民幣的國際化。

金融基礎薄弱 法律法規欠缺

不過,澳門的短板也是很明顯的。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要具備足夠的投資者與資金、多元化的上市企業,以及具規模的「中介團體」,即是投資銀行、證券行、相關的法律及會計師事務所等。簡單而言,就是買方、賣方與中介人,澳門在這方面就遠遜香港及深圳。

雖然再有澳門將設立證交所的消息,但港交所(0388)昨日似乎未受影響,升近1%報386.2元。港股方面,昨日期指結算仍反覆高收75點,收報26,894點,成交1,132億元。大市連升第6日,累漲537點。內銀股表現突出,工行(1398)急升4.3%,交行(3328)也升4.6%,兩股升幅是藍籌最佳。另外,招行(3968)升3%,創出盤中及收市新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