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四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襲到。疫情反反覆覆、沒完沒了,市民安全健康受威脅,經濟民生雪上加霜。事到如今,政府實在有必要痛定思痛,認真查找抗疫政策措施的不足,然後痛下決心,以實現本地個案「清零」為目標,按照目標導向,採取最嚴格的防疫措施,落實強制隔離、強制檢測、強制追蹤,全面截斷社區傳播鏈,徹底控制疫情。要實行目標導向,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後切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習主席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明確了「清零」這個目標,辦法總能找到。

本港近日新冠確診個案又驟增至雙位數,昨日新增接近70宗,初步確診逾50宗,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兩天每天均有十多宗源頭不明個案。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新冠病毒即時繁殖率近期幾何級數上升,最新為1.845,即每名確診患者可傳染1.8人,他更估計有10%至20%確診者可大規模播疫。多位政府專家均認為,政府應立刻收緊防疫措施,避免病毒流入社區,否則感染數字未來一周不敢想像。

回望本港控疫歷程,防疫抗疫的政策措施始終未有將「清零」作為明確目標,因而治標的措施多、治本的措施少。但面對疫情一波比一波洶湧,如今本港必須以外防輸入、本地「清零」,作為防疫抗疫的根本目標,必須多管齊下,強制隔離、強制檢測、強制追蹤環環緊扣,一步到位。在目標導向下,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訂立堅定的策略目標,然後考慮要怎麼做、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標。

例如,現在歐美同樣進入疫情高峰期,有大量本港留學生即將返港,病毒由外部輸入的風險極高,必須嚴守「外防輸入」一關。外防輸入,就要實現從口岸到隔離地點的閉環交通;外來入境者必須在指定專門酒店隔離,不能與其他住客混居;嚴禁隔離期間外出或接待親友探訪。堵塞這些檢疫漏洞,才能真正達到外防輸入的效果。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就表示,政府有需要加強入境防疫措施,應考慮延長入境者的檢疫期,在14天強制檢疫外再加7天家居隔離。有關建議,政府應認真研究採納。

至於「內部清零」,則必須落實強制檢測、強制追蹤。有本港專家亦指出,現時病毒已入社區,無法靠單一方法控制疫情,針對特定群組,政府應及時介入。對於檢測、追蹤,本港仍處自願階段,或只針對高危群組。不實施強制檢測,防疫效果大打折扣。根據內地的防疫經驗,全民強制檢測、強制追蹤,同時對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方艙隔離,或者是住院隔離,嚴守社交距離,才能迅速找出病源,有效切斷社區傳播鏈,實現疫情「清零」。香港本地個案能否「清零」,端看政府能不能落實強制措施。

持續近一年的疫情已對本港經濟社會造成重創,做好疫情防控是香港當前的頭等大事,是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的基礎,對此市民已有強烈共識。紫荊研究院委託香港社會科學民意調查中心,訪問逾1,500名市民。調查顯示,七成市民支持特區政府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疫情反反覆覆,不論前線醫務人員到普通民眾,都難免因長期抗疫而出現疲勞現象,容易對抗疫產生麻木,防疫拖得越長,效果恐怕只會更差。

本港作為多元社會,任何政策、措施難免存在不同意見,落實起來難免有困難和阻力。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而且希望一個辦法被所有人認同接受,幾乎是不可能的。要讓人人滿意,最後一定是所有人都不滿意。本港經過三輪抗疫,檢測能力、建設方艙醫院的能力、經驗都有所提升,而且現在醫護界、普羅市民、公務員團體,都充分認識到抗疫的迫切性,相信較之前三波疫情,如今本港更有能力應對疫情,關鍵是政府下決心、有承擔,一鼓作氣,按專家的科學建議,力排干擾,作出更徹底的防疫政策決定。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