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上星期香港政壇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全國人大常委會議決4名反對派議員,即時喪失議員資格(DQ)。在傳出中央有意DQ 4人時,以泛民為主的反對派議員,隨即威脅以全體總辭來回應。結果在中央果斷採取DQ行動下,共15名反對派議員被迫「找數」,同日宣布總辭,最遲於12月1日全體離任。港澳辦其後發表聲明,嚴厲譴責議員總辭,稱行為是對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的公然挑戰,同時對選擇留任的議員作出肯定。

今次反對派議員,在談判的過程中,使用全體總辭作為籌碼,是否一條好橋?

以往有不少關於辦公室政治的小說或電影橋段,都會用本人辭職及「拉隊」離開公司,作為與企業談判條件的籌碼。這個籌碼是否有力,要視乎自己及團隊對公司而言,是否不可或缺的人才?如果團隊蟬過別枝,是否會令企業人財兩失,可觀的生意會隨團隊一齊被拉走,令公司損失慘重?觀乎4名被DQ的議員,曾公然前往外國乞求制裁香港和國家,心中已無愛國之情,更無愛港之義!而威脅總辭的一群,大多亦一直輕忽政務,以破壞議會運作為己任,政策不論好壞一律拖延反對。當中,對過去一年來借反「修例」而引發的「港獨」訴求和「黑暴」亂港,視而不見,甚至在言行上包庇縱容者,大不乏人;部分更令人感到有裏應外合之嫌……他們一直在享受公家厚祿而反政府,長期拖香港後腿而無實質貢獻,完全看不到有任何挽留的價值。

在議會而言,就算全體19人失去議席,本屆立法會仍能如常運作;而總辭對政府最大的風險,可能引發外來勢力的口誅以至制裁。然而,美國大選情勢未朗,西方各國紛紛受疫情侵襲,已陷疲於奔命,無心亦無力兼顧香港事務;一來一回的計算下,如果風險在承受能力當中,總辭一舉,亦只能是弄巧反拙。

從政者最大的談判籌碼,在於政績。如果該群議員肯為民眾做實事,為未來多提建設性主張,凝聚社會力量共建繁榮,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總辭才會有力量。而現今只是一班議會滋事分子,下堂求去,非但沒有談判力量,更屬求之不得的喜事。總辭後,反對派將全面失去議會的話語權,實屬有負選民所託,亦勢必令一己的政治前途,深受打擊。總辭,絕非一條好橋。反對派此舉,只是自暴其短──非但沒有政治智慧,簡直是看不清形勢,想不出良方,幹不出實事的政治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