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武功高,看這書有分曉。作者供圖

黃仲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葉,所謂「新派武俠小說」大行其道,湧現了大派作者,以此謀生、以此自娛的都有,但能享盛名的不外那幾個人。內地的陳墨曾寫過一部《海外新武俠二十家》,二十家中,他獨推金庸,認為是「俠之聖者」。

他寫金庸,可稱得上著作等身,後來,有出版社叫他選出其中五人,名曰「武俠五大家」,好像華山論劍中的五大高手。陳墨從「二十家」中,挑出他最欣賞的五家,金庸當然是「中神通」,其餘四家,誰的武功高,看他的品賞和評論,梁羽生排第二,古龍第三,臥龍生第四,溫瑞安第五。

這可見於他的一部書《論劍之譜:武俠五大家品賞》上下冊。我看到的是台灣版,2019年12月風雲時代出版。封面還有兩行字「憶念金庸,重溫武俠」。金庸逝世於2018年,即是此書之編就是在金庸作古之後。

不過,陳墨對這五大家太熟悉了,叫他寫這五家,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在〈引言〉中承認,寫這本導讀,「一開始還有偷懶的念頭,想從《二十家》中截出這五家來,省時又省力,自己抄自己,該是誰也沒有話說。」但後來,覺得對不住讀者,於是「老老實實重打鑼鼓另開張了」。

是否如此?當然不是,因為從這書的文意中,很多是以前已說過了,不過是「另寫」,而非照「抄」過去的作品。但有露餡之處:

「現在梁羽生先生已經封筆了,他與金庸一時瑜亮,事隔多年,不知有沒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梁羽生比金庸更早仙遊(2009年),他的「感嘆」何來?這絕對是陳墨的舊作,重新剪貼下來,非「老老實實」的新寫。而他寫金庸的文章,我大多看過。他在這書評梁羽生,卻頗合我心意。他說:「他創造與眾不同的新派武俠小說模式,但卻缺少自我突破的精神及不斷創新的實踐。」又說:「人物越來越正,且越來越高大全,黑白越來越分明,即主題越來越淺直露,他的藝術觀念及藝術方法,太過拘泥刻板。」

這種評價,當然做不成「中神通」。是否比得上古龍,還要細加研究。

這書要導讀的作品,他選了金庸的《天龍八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臥龍生的《絳雪玄霜》、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會京師》。這都是五家各自的傑作,選讀恰當。

早歲,陳墨坦言:「非但不會看武俠小說,也看不起武俠小說,甚至還對我的愛看武俠小說的朋友大加痛斥。」後來「受了一位朋友的引誘,看了一本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萬萬料不到,從此入了『迷途』。」他看了大量的武俠小說,不但看,還寫書評,成了內地知名的武俠小說研究者,和台灣的葉洪生,真的是一個「瑜」,一個「亮」。誰「瑜」誰「亮」,留待讀者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