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不知不覺間,本呆從國外回國已近一月。

為了彌補在國外荒廢的那些時光,回來以後便是馬不停蹄地四下奔波,把之前未完成的事情一件件處理收尾,又為生計故,急急地去謀劃了一些新的事情。待到忙碌完,坐下來歇息的時候才想起,這些時日竟是連一餐飯都未曾煮給自己吃過,除卻在外應酬的飯局,或是在公司吃工作餐,回到家多已筋疲力盡,飢餓時隨意地在網上點些外賣果腹。於是便對自己的五臟廟有了深深的愧疚。

而讓本呆在愧疚之餘唯一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即便點了外賣回家,也沒有將就地用餐廳送來的塑料餐盒和一次性的餐具吃飯,仍舊是講究地把飯菜從塑料餐盒倒進碗碟裏,認認真真地去吃每一餐外賣,吃完之後再認認真真地把碗碟洗乾淨,如同是吃了自己在家做的飯一般。

本呆算是一個資深的吃貨,從小便「為食」,因為「為食」,很小便跟父親學會了煮飯做菜,當同齡的孩子進了廚房只會踮着腳站在灶台邊流着口水等吃的時候,本呆在廚房裏已經會踮着腳站在灶台邊炒菜了。然而,儘管本呆的廚藝隨着年齡的增長也一直在增長,但在廚房裏本呆最喜歡的事情並不是煮飯做菜,而是洗碗,因此被很多朋友開玩笑地取笑過,說本呆若是去餐廳工作,便只能做洗碗工,而與大廚無緣了,本呆聽後只置之一笑︰朋友們不知道的是,洗碗工與洗碗是兩回事。

在童話故事《小王子》裏,小狐狸在談到儀式感的時候對小王子說:「如果你說你在下午4點來,那麼從3點鐘開始,我就會因為期待你的到來而感到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愈來愈感到快樂。」其實洗碗也一樣,從各式美味的菜品做好盛進碗碟裏那一刻開始,距離洗碗的時間便近了。飯菜上桌,一家人圍坐在餐桌邊吃喝談笑,溫馨愈盛,碗碟愈空,離洗碗的時間愈近。一餐飯,便是家人團聚的一段好時光,待到飯吃完,桌子收拾乾淨,碗碟送進洗碗池,所有的碗筷在人耐心的洗滌之後恢復原本的潔淨,再擺放整齊,便有了新的期待,從下一餐飯開始,期待下一次洗碗的時間。

我被疫情困在國外的那段日子,雖然也像一般的「陪讀媽」一樣日日陪着女兒,卻不像一般的「陪讀媽」幾乎頓頓給女兒做飯,甚至因為自己要減肥,連陪女兒吃飯也極少,但是我常常會在女兒吃完飯之後替她洗碗,把廚房收拾乾淨,彷彿如此,才算完成了從吃到洗的儀式。

回國後在酒店隔離,所住的房間不能做飯,只能餐餐點外賣,外賣吃起來很是方便,因為用的全是塑料餐盒和一次性餐具,根本不用洗碗,亦無法洗碗。但是每次吃完飯之後把塑料餐盒和一次性餐具放進垃圾袋裏,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小狐狸最後說:「到了4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如此,洗碗,大抵就是我們在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中那一點具有儀式感的幸福的價值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