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的昭示(之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講話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經濟特區建設40年的實踐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也為各國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分享了發展利益。」互利共贏,是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的原則,也是港深合作、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變定律。香港要堅持易位思考、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和胸襟,部分市民更須改變對內地的偏見、誤解、敵視,真心誠意融入內地發展,把兩地合作付諸行動,香港才能再次把握新機遇,香港的年輕人才能找到人生新天地。

深圳及內地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舉世矚目,香港是見證者、推動者和受惠者。無論是早期港商直接投資、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形成港深「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還是近年「香港研發、深圳轉化」等合作新探索,港深在長期交流合作中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習主席在慶祝大會上表示,深圳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提出深圳要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這對深圳是發展目標,對於同為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香港也是嶄新機遇,香港應積極參與其中,貢獻深圳和國家發展所需,不斷提升香港自身的獨特優勢。

應該看到,深圳多年來心無旁騖、快速發展,香港卻因政治、社會紛爭等干擾,發展一度裹足不前,優勢持續弱化。在此消彼長的過程中,香港有人日益擔憂香港被深圳全面「超車」,甚至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作用被深圳取代,導致部分人對合作不再自信,轉為過分計較、傾向自我保護。事實上,抱持狹隘心態對待合作,在合作中只強調自己利益優先,以鄰為壑,合作根本難以推進,更遑論成功。與其擔憂「被取代」,香港不如多認真思考如何利益與共、踏實前行,攜手深圳共創雙贏。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回顧,港深曾積極部署打造蓮塘/香園圍新口岸,但當時香港社會有聲音認為港深已有多個口岸,足以應付兩地車流人流的需要,質疑是否有需要再開設新口岸,而且建設新口岸需要較大開支。但對深圳而言,增加新口岸可以實現港深兩地跨境運輸東西分流的布局,而且可有效減輕深圳市區的交通擁堵。最終,特區政府力排眾議,成功推進蓮塘/香園圍口岸建設,新口岸已於今年啟用,大大提高兩地跨境物流的能力及效率,令港深共同受惠。事實證明,香港在合作中目光一定要放長遠,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更要從港深合作、香港和國家的發展大局來思考和布局謀篇,才能共擔合作重任、共享發展紅利。

推進港深互利合作,還有一個值得注意、更需要糾正的問題,就是本港部分市民因受到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和內外勢力誤導,對內地心存偏見,甚至抱有仇視敵視心態,有些年輕人對深圳和內地持嚴重的負面看法,以深圳河為界畫地為牢,這不僅阻礙了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更影響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也壓縮了年輕人的發展空間。深圳飛速發展,改革開放再出發,也為香港提供了巨大機遇。特區政府、香港社會各界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同時責無旁貸從宣傳教育入手,引導香港青少年全面正確認識、了解內地,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機遇,找到人生的更廣闊天地。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