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今天聊聊聲音。

有則新聞說,精明的商家們近些年找到了新商機——聲音營銷。原因是人們在手機長到手上若干年後,終於「想從眼花繚亂的碎片化信息中渴望視覺解放」,於是——他們不是放下手機去尋求安寧,而是把興趣擴展到「音頻」上。

簡直就是新天地。聽歌、聽書、聽課、聽相聲、聽廣播、聽微信,各種音頻APP下載一溜夠,雙眼雙手得解放,人只負責「葛優躺」,舒坦。而最重要的,以前眼睛不能看手機的縫隙——比如開車、通勤、做家務、護膚、運動甚至是睡覺的時間,如今也可以被「填滿」了。哦耶!

就在人們沉浸在被碎片信息填滿的「安全感」中時,商家們偷偷又適時地安排了聲音營銷——在音頻APP平台或音頻節目中插入廣告或贊助商的產品和服務。結果顯示,有40%至50%的用戶給面兒消費了,這轉化率,真是相當給力。

而聲音營銷中的鼻祖也是最經典案例之一,來自宜家。其在2007年的時候,曾推出過一個長達25分鐘的廣告,廣告中的女主角對宿舍中的傢具一一評述介紹,同時伴隨着撫摸揉擦這些桌椅被褥的各種細碎聲音,但姑娘自始至終都沒有露臉。這個神奇的「聽25分鐘摸傢具」的視頻,後來在Youtube上獲得了超過236萬次的播放,更讓同期宜家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在線銷售額同比增長5.1%。

除了營銷,聲音最近還被看好了另一個商機:聲紋識別。

有研究機構認為,當今生物識別產業正蓬勃向上,其中僅語音生物識別,即聲紋識別這一細分方向的市場規模就超過200億美元。繼指紋、面部、虹膜之後,「聲紋」作為識別個人ID的一部分,正在登上日新月異的商業快車。

2018年,央行發布了聲紋識別相關行業標準,去年,公安部確定了關於聲紋數據庫建設、信息採集指引的細化內容。中國工商銀行前不久已開始把聲紋識別技術應用於信用卡反欺詐現場,在同業銀行中率先開啟了金融風險管控的新模式。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階段的聲紋識別技術已經能滿足部分行業特定場景的商用需求,但從商用入門到成熟體驗,仍需要有相當大的提升。看罷這兩則消息,小狸想講第三個關於聲音的故事。

說是疫情以後,人類活動前所未有的減少,然後科學家們就發現,在全球117個國家的268個地震台中,有185個的噪聲水平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下降了50%。簡單說就是,地球變得前所未有的安靜。而這個前所未有的安靜,讓研究人員前所未有地聽到了隱藏很深、以前被噪音掩蓋而完全聽不到的地震和火山信號,為預警作出貢獻。所以說,安靜一點,空一點,是有好處的。

手機少刷一點,除了音樂,音頻APP少聽一點,摒棄沒養分的碎片信息,擺脫知識焦慮的洗腦,留出讀書、思考和放空的時間,學會獨處,學會和自己對話。聲紋識別也不要一窩蜂都急着上馬,一張面部信息只賣5毛錢的事就在昨天,做足保障和安全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商潮聲聲,留一點縫隙給自己,才不會被浪頭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