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看電影是最好的出遊,拍拖、閒逛、約會或是閒極無聊,出門吃一餐好飯,看一場好戲,是最滿足的消磨。國慶假期內地電影市場旺丁旺財,首3日電影票房已超20億元人民幣,預計8天假期票房超50億元。

疫情初期,電影行業受到嚴重打擊,筆者身在其中,深受其害。正在籌拍的停止,已經開拍的中斷,就要上映的推遲,投進去的上億的錢都打了水漂,回籠無望。最慘重的是電影院,不放電影沒有收入,還要不停投錢,租金、保養、清掃、工作人員,這一筆開支不是小數,少說都要上百萬,在內地看電影總覺得影院通風不夠,香港看電影凍到要戴披肩,內地看電影幾乎出一身汗,據聞是要省電。沒有觀眾全封閉的電影院,最要保持通風,否則座椅地氈發霉,連放映機械都會報廢,有院線的老闆們叫苦連天。

凡事都有兩面。疫情前,內地影視圈像是土豪的投資遊戲場,熱錢流入電影,得來成百倍的噱頭獲利。疫情一來,影視投資熱錢迅速退潮,那些為圖利的「砸錢」者,跑得比誰都快。一大批貪圖「賺快錢」的影視公司紛紛關門,據統計有2,000多家。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香港電影因為投資市場混亂,造成電影低迷,至今尚未復元。疫情雖然對電影業造成短期衝擊,但是清理了市場,留下來的真正電影人會繼續為造夢奮爭。

國慶檔最讓我矚目的電影有幾部,收了30億元的《八佰》就不說了,期待《奪冠》和《姜子牙》。《奪冠》從票房看不如理想,因為沒有看,不敢斷言問題出在哪兒。《姜子牙》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下一部,前一部狂收50億元,造成有史以來故事片第二,動畫片第一的奇蹟。影片最後打出的彩蛋就是姜子牙,這個宣傳不得了,人們都伸長脖子在等。《姜子牙》上畫沒幾天,票房就衝上10億元。評論卻是兩極分化,有的說法是「崩盤」。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是中國人都懂的一句諺語,說的是姜子牙擅玩高深。評論說︰「《姜子牙》玩高級了,高級到把中國人心中那個城府巨深的姜太公,打造成一個強迫症兼性冷感的瘦宅憂鬱男。高冷,高到最後就是冷。」冷到讓人倒吸一口涼氣,不少觀眾看完都在冒冷氣。

歷年藝術界都要評不少獎,其實只有觀眾才是最好的評委,他們從來不會以創作者的意志為轉移,不管你上一部多好,這一部不好看就不買票不給面,這真是一招鮮,吃遍天。《姜子牙》特效好、畫面好、造型獨特,看宣傳就有期待,可惜故事不好,這個死結,神仙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