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慶之一,因為它代表團圓、圓滿。試問有什麽東西比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享受度佳節的樂趣,一邊共敘天倫更加重要和幸福?尤其是這一兩年因為政局和疫症的問題,一家人可以開開心心地坐下來,吃頓安樂飯的機會比以前少了很多。因此,今年的中秋節應該是最令人渴望可以一家團團圓圓的一年。

我喜歡中秋是因為它的月亮又大又圓,一年之中就以中秋和其前後一天的月亮最明最亮,直將大地照得亮白。中國神話和文人對月亮總是有無限的想像和傾慕,弄得小時候的我真的以為月亮中的黑點便是嫦娥的廣寒宮。幸好長大後知道有太空人岩士唐在月球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我才不再為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難過。

十年前,一位朋友在中秋翌晚帶着只有一歲多的兒子來到我家,我抱着她的兒子到園子去看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小小人兒抬頭看到明月,大概是因為他住在市區,從來沒有可以舉頭望明月的經驗吧,他竟然說了一句話叫我愕然——不,不要運用太豐富的想像力,他沒有「欲上青天攬明月」之慨,而是小童遙指中秋月——他指着遠遠的圓月問我︰「它是可以吃的嗎?」我愣住不是因為他的問題是傻憨或是富有哲理,而是我竟然抱着一名與我不謀而合的同道中人,因為我與他一樣,都是無論看到什麼,都可以聯想到是食物,然後問「它能否吃的呢?」

我喜歡中秋節還有它的燈籠。說真,不知多少年沒有玩過燈籠了。可是,童年時那些令我走在街上非常自豪的白兔燈籠、楊桃燈籠和飛機燈籠都永留在我腦海之中。那時我家樓下是一個偌大的平台,街坊和其子女自農曆八月十一日便開始一直點着燈籠走在街上,長達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當然,八月十五那晚自然最熱鬧。從家的露台往下望,街上車水馬龍燈如晝,恍若天上閃爍的繁星。

我們一家亦愛在天台賞月。那時候市區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在天台自可看到明月(過農曆年時便看煙花)。之後,不知從何時開始,中秋不再是一家人在家中圍着飯桌吃過節飯,而是變成在天台上圍着燒烤爐燒烤。這個傳統一直保持至今,今年我們一家人仍然是在中秋夜燒烤,只不過地點早已由市區的天台搬到另一層市區樓宇的平台,再到我位於郊外的家的園子去。回想去年在園子燒烤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有人鬧的笑話也被我們在過去多月來拿出來笑了又笑。原來轉瞬間又已經過了一年了,一年容易又中秋這句老話真是至理名言。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首本名劇《茶館》寫的是北京一家茶館的故事,劇作家老舍通過這個三幕同一地點但不同時間的話劇描寫北京的近代變遷史。原來我家中秋燒烤的傳統的時和地的變遷也是一個反映香港在這數十年來社會變化的上佳劇作題材。

我喜歡中秋節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可以吃月餅。我家人人都是「月餅怪」,愛吃月餅的程度令人吃驚,近年我最高紀錄是在同一時間存了最少14盒月餅在家。小時候要趕着在中秋前購買月餅,否則節慶過後便要再等一年。現時什麼時候都可以購得月餅,而且月餅的保質期甚長,所以我一年四季都有月餅可吃,農曆年時也會吃月餅。不過,在中秋節那天吃月餅,好像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可以一邊吃着月餅,一邊祈望人月永遠兩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