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9月開學,香港由於疫情持續,學生迎來了不一樣的學習。為減低傳播的風險,政府呼籲市民應盡量減少外出及社交活動,人與人之間亦應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假若香港中小學一開始全面復課,交通流量與人口流動大大提升,所以學生以網上課堂的形式進行學習似乎是最合適的方法。

老師早前經歷多月的經驗,亦大致能夠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即使不能進行面授,亦能夠作出合適的調節,作出對學生最有利的學與教方法。與傳統面授比較,網上授課對學生自律性的要求更高,因為老師未能一一細察學生的反應,亦不宜經常以提問的方式測試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情況,故此實有賴於學生的自律性,否則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

在硬件上,數月前不少學生但求方便,加上社會未必覺得需要使用電腦或平板學習,所以多使用個人手機進上網上學習。由於手機畫面太小,常人亦未必能每天連續數小時專注觀看課堂,自然影響學習成效。後來當大家得悉9月開學不能進行面授時,大多已在暑假期間購置平板或電腦,加上現時不少中小學推行「自攜裝置」政策,使學生能夠擁有私人流動電腦裝置進行學習活動,減低了因硬件情況而影響他們在家學習的壓力。

不能忽略紙本書寫

在教學模式方面,以通識科為例,相信不少學校老師多習慣以電子平台發放學習內容與收集課業,但學生提交課業的質素卻有提升的空間。學生個人紀律固然為原因之一,但單靠電子學習而忽略紙本書寫亦會導致學生過分依賴網上資源、疏於思考的情況出現。對學生來說,結果電子資源和課本資源的混合式學習似乎是最有成效的學習方式。

在課前預習方面,與其他科目比較,通識相對較多網上資源,加上本科以議題探究的方式學習,所以對準備知識不可忽視。老師可從網上選取與議題相關的文章短片等學習材料,讓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以評估學生是否已在上課前掌握相關的知識,以協助他們更好地應付網上課堂。

在網課與課後評估方面,由於電腦熒幕大小不一,而且在上課期間亦不便於電腦上翻閱內容,所以透過紙本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對學生最為方便。不但有助於學生翻閱過往學習內容,而且亦便於閱讀和書寫。學生只需將書寫內容上載到校內電子學習平台,老師便可即時批閱及給予反饋。這種混合學習不但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亦有助於老師結合資訊科技與傳統學習的優勢,令學、教、評三者有更好的結合,符合廿一世紀學習所需。

■魏文輝老師 教務主任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