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粵劇網」指由於靚元亨技藝高超,當時很多演員以他為學藝楷模,不少粵劇成名演員都受他的教益,如馬師曾、廖俠懷、陳非儂、何劍秋都是親傳弟子。薛覺先成名後仍向他學習南派武功。粵劇生角五大流派有3位受過他的熏陶,在梨園界地位分量十足;但一如《粵劇一代小武靚元亨》一文的作者雪影鸞、譚勛所言,過往記載文字不多,他們也是憑靚元亨家屬及其弟子的憶述撰寫文章,為前輩生平留下雪泥鴻爪。

網上還找到一篇溫兆海撰寫的《金牌小武靚元亨》,刊於《鶴山鄉訊》。文章的大部分資料均來自《粵劇一代小武靚元亨》一文,但亦補充了該文未提及的事跡,謹抄錄給大家參考。

靚元亨戲德好,從不「欺台」,在行內有口皆碑。1930年冬,他領班回古勞麥水演出。當晚演到半場,突然狂風大作,寒氣逼人,觀眾紛紛離場,當時台下只剩100多人。靚元亨若無其事,一絲不苟,唱做認真,直到劇終,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靚元亨「有功不自恃,栽樹不乘涼」。淡泊名利,知恩酬報。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薛覺先、馬師曾是紅得發紫的大老倌,但他不因薛、馬是自己的徒弟而沾沾自喜。每當薛覺先、馬師曾稱他為師傅時,他總是說:「過去我是你師傅,現在你們是我師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年歲比你們大,叫我一聲亨哥就足夠了。」

當年他在南洋組班,對同儕後輩親如子侄,誰家缺衣少穿,誰個家中有困難,他都傾囊相助,從不剋扣工錢。靚元亨自出山後,雖薪酬微薄,然常抽些銀両接濟老禪師。老禪師圓寂,時值他在香港演出,驚聞後當晚即回廣州。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守靈3日,直至入土為安方才回港。他常說:「師傅不是父母,勝似父母。」

1956年,馬師曾、紅線女率廣東粵劇團到北京演出,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首長觀看演出並接見演員。周總理說:「記得1920年初,有一晚,靚元亨率團來黃埔軍校勞軍演出《鳳儀亭》,靚元亨飾演呂布,有聲有色有藝術,演得很好,印象很深,至今沒有忘記……他的南派功夫很好,不要失傳。」

影視界原來也有靚元亨的後人。電影演員李壽祺生前接受訪問提及「由於父親是粵劇紅人靚元亨(即馬師曾的師傅),自小便接觸演藝界。長大後,有幸得到老前輩的提拔,加上當時演藝事業亦能養家過活,所以便投身這個圈子。」電視藝員李子奇說他是靚元亨孻孫,父母為教育界人士。此外,名伶何家耀稱靚元亨做「師公」,因為他是何劍秋、雪影鸞的兒子。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