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艷菊

留餘二字是在李佩甫的長篇小說《河洛圖》裏看到的。

康秀才教他的重孫康悔文讀書識字,先教他明白「禮、儀、仁、智、信」的真正內涵,然後就是留餘。前者是一個人立足人世的基本原則,後者則彰顯一個人的心胸和氣象,也決定了人生的寬度和深度。

康秀才給康悔文講南宋王伯大《四留銘》云:「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又講明代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而這正是康氏家族從一個小小的飯館起家走向「中原財神」的關鍵。

《河洛圖》取材於河南鞏義康百萬家族的故事。著名的《留餘匾》現存於河南康百萬莊園,該匾是康家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康百萬家族,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12代400多年。

留餘的涵義並不深邃難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很簡單。一個大家族處處在講留餘的重要,普通人家其實也處處體現着留餘的智慧。

過日子,為日子留點餘地;說話做事,為他人留點餘地;為人處世,為自己留點餘地。

從小到大,這一路成長,父母和身邊的長輩也處處以留餘的智慧教導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新年的第一頓飯,家裏的餐桌上都會有一條魚,意味着年年有餘的吉祥。新年的第一碗餃子也是不能吃完的,要留一個,這也是為新的一年留餘。這看起來只是一種形式,對於我們來說卻頗具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有敬畏之心。

每年收穫莊稼之後,父母都會認真規劃一番,把一年家裏要吃的留出來後,然後再多留一些餘糧,以備不時之需。一個人不能光看到眼前,一個家庭也不能光看到眼前,得有長遠的打算。田裏的莊稼是不可收盡的,田間地頭要留幾棵,留給土地和大自然界裏的生靈;院裏樹上的柿子是不能摘盡的,也留點給天空上的鳥雀。

留餘,很容易想到留白。餘和白都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無形延展,都給人思考和回味,把人帶往遼闊處。留白是書畫藝術的手法,留餘則是人在世上生存的智慧,是生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