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製氫運氫儲氫待發展

◆張梓昌表示,本港社會應該要更宏觀看待整體氫能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張梓昌表示,本港社會應該要更宏觀看待整體氫能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氫能車以至列車的應用,在香港關注度愈來愈高,不過張梓昌亦指,本港社會還應該要更宏觀看待整體氫能發展,全面考慮包括氫氣供應、運輸、儲存及應用四大方面,「目前焦點多集中用氫方面,但若果缺乏前三者,是做不到第四項的。」為此他就四方面提出了多項重點,建議各界多加思考。

  需帶動港對氫需求

  張梓昌表示,由於香港欠缺氫氣的用家,現時只有一間製造氫氣的氣體供應商,供應量少導致價錢昂貴,又笑指「其實『氫』氣球也不是用氫氣,而是氦氣,真正用氫的地方很少」,因此如何帶動香港對氫的需求,並使供求之間取得平衡,從而讓氫的價格最後可以與天然氣、石油氣甚至柴油競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有關運氫情況,張梓昌提到,現時主要有卡車運送及管道輸送兩種方案,惟前者需先將氫加壓,具有一定危險性且成本亦較高,後者則因氫氣密度低的特性無法大量輸送,故就氫的運輸在世界上仍未形成一種主流方案。

  不過,他指出,這方面香港有十分獨特的優勢,就是香港中華煤氣提供的家用煤氣中,約有五成是氫氣,不但運輸方便且成本較便宜,甚至也可以考慮建立設施從煤氣管道中抽取純氫,再將剩下的如甲烷、甲醇等碳氫化合物回放煤氣供應系統中,「整個過程不會造成浪費,但是需要合適地方、科技和時間去做。」

  張梓昌又指,氫氣儲存往往需要加壓,亦要遵守相關安全規則或法例,這會導致氫氣價格上升,而欠缺大地方作大量儲存也是一個挑戰。至於用氫方面,他認為,充電式電動私家車近年愈趨方便且漸漸成為香港買車人士的主流,短期內不會被氫能車所取代,所以氫能運輸應先集中在巴士、小巴及重型貨車等類別推廣,打好減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