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規則銜接創新 建築師負責制落地 與國際通行做法高度接軌 吸港人港企參與前海建設

●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全景圖。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全景圖。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前海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落地。
●前海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落地。

●嚴迅奇
●嚴迅奇

  前海建設領域規則銜接再獲新進展。8月19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工程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正式發布。作為首批試點項目之一的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正式啟用,該校是全國首個由港企全過程參建的深港融合政府投資項目,將於今年9月開學,香港理工大學將在此設立大灣區實訓基地,聯合清華、華南理工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表示,前海與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建立了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在先行先試港人港企備案執業辦法的基礎上,前海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改革,試行由內地實行的「五方責任主體」轉為香港及國際通行的「三方責任主體」管理模式,為香港專業人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自身成就創造了條件。期待新政策的發布,能吸引港企港人更多參與前海建設。

  採「三方責任主體」管理模式

  據前海管理局副局長謝暉暉介紹,2023年選取了兩個學校試點前海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基於兩年的試點經驗,制定了《辦法》(工作指引性文件)《前海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工作指導手冊》《前海深港融合建築師負責制工程項目服務合同範本》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固化並推廣「深港融合」模式,是規則銜接走深走實的里程碑。

  據謝暉暉介紹,《辦法》的核心創新是前海建築師負責制採用「三方責任主體」管理模式,這是一種國際上廣泛採用的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建築師團隊」為責任主體的管理模式,即在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將設計、勘察、監理、駐地盤管理納入建築師團隊的工作範圍,由建築師團隊負責項目全過程統籌管理工作。責任建築師是落實建築師負責制的主要責任人,也是建築師團隊的主要責任人,對項目全過程諮詢管理工作全面負責,需要具備一定的資格要求(見表)。

  強化建築師主導 設計監管一體

  謝暉暉表示,前海建築師負責制與香港及國際通行做法高度接軌,有利於設計監管一體化以及設計品質效果落地。前海將加強與香港發展局、香港專業學會及機構的合作,推動深港兩地建設規則深度銜接、機制高度對接,在綠色建築、MiC模塊化集成建築、新工程合約(NEC)體系、智慧工地系統等領域推出更多改革創新成果,加速建設領域深港人才、制度、市場雙向融合,為國家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探索新路徑。

  首批試點項目之一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將於下月開學。項目責任建築師、香港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主持建築師嚴迅奇認為,通過推行建築師負責制,強化建築師團隊主導權。建築師全程主導設計方案優化與項目推進,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諮詢單位緊密協作,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有效保障了項目的設計初衷得以圓滿落地,實現「零偏差」交付。

  105名港專業人士參與試點項目建設

  主要參建團隊之一、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何肇基介紹,在實施過程中,項目團隊陸續打通企業跨境備案、專業人員執業互認等關鍵環節,引入香港智慧管理、勞工保障等多項特色工程管理類體系,形成可複製的深港工程規則銜接全鏈條解決方案。

  項目創新借鑒「香港認可人士制度」及「三方責任主體」管理模式建設,由香港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等團隊主導勘察、設計、監理全過程,成功實踐「深港融合」工程建設模式。

  據了解,前海建設領域規則銜接改革的兩個首批試點項目: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和媽灣十九單元學校項目,均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兩個試點項目均由香港與內地專業團隊協作合作完成,共有10家香港企業、105名香港專業人士參與建設。通過兩個項目的深港合作試點,積累了相關經驗,為後續深港工程建設融合探索出可複製的實踐路徑。

  【話你知】責任建築師資格要求

  ●具備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或對應的國內互認、備案資格(適用於香港專業人士通過CEPA協議互認或在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前海管理局備案取得相應資格)。當項目主導專業為非建築專業時,項目負責人應具備主導專業要求的國家註冊執業資格或對應的國內互認、備案資格。

  ●10年以上工作經驗,擔任過5個及以上相應工程項目負責人。

  ●滿足國家、廣東省、深圳市現行職業資格管理的有關規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