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尾加樓花近10萬伙 發展商料續積極求售


賣地減少 動工放慢 私宅潛在供應少1000伙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造地建屋,已經扭轉前幾年造地困難、供應不足的問題,有利市民安居樂業。據房屋局最新數據,截至今年第3季末,未來3年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約10.8萬伙,雖較上季的10.9萬伙減少1,000伙,連跌兩季,惟仍連續8季保持逾10萬伙供應的高水平。業界分析認為,最新潛在供應量減少主因可動工單位數量下跌所致,然而由於新盤庫存量及未來供應仍十分充裕,加上政府已掌握充足的土地儲備,可因應市場變化而調節土地供應,讓市場環境平穩及健康發展。另值得留意的是,現樓貨尾及未賣出樓花加起來接近10萬伙,顯示一手短期潛在供應充裕,發展商料需繼續積極推盤。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房屋局發言人昨日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未來3年至4年潛在私人住宅供應10.8萬伙當中,估計有9.4萬伙為面積少於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佔整體供應量87%,比率較上一季上升1%。預計未來數月將有9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提供約3,600伙單位。隨着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相信未來3年至4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貨尾2.1萬增加2000伙
各個類別方面,落成但仍未賣出的現樓貨尾單位約2.1萬伙,按季增加2,000伙,回復至歷史最高水平;興建中但未賣出的樓花單位約7.7萬伙,按季維持不變,續處歷史新高。至於已批出土地(熟地)並可隨時動工的單位約1萬伙,較上季1.3萬伙跌約23%。
另外,今年第三季住宅落成量錄得3,800伙,按季增加1,700伙或80%,但按年則增加1,300伙或52%。暫計今年首三季落成量1.09萬伙,按年增加800伙或7.9%。至於私宅施工量則錄3,900伙,按季跌6,000伙或逾六成,按年上升700伙或21.9%。暫計今年首三季施工量1.81萬伙,按年增加6,600伙或57.4%。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未來3年至4年一手供應持續減少主要與熟地不斷下跌有關。今年賣地少的同時,發展商則持續為旗下項目施工,導致熟地單位「出多入少」,按季大減3,000伙,第三季跌至只有10,000伙,是自2011年第二季後的逾13年新低,並拖累未來3年至4年一手供應連跌兩季。
他續指,雖然第三季熟地減少,但現樓貨尾按季增加2,000伙,並重上21,000伙的高水平,而數字上升與第三季私人住宅落成量按季大幅回升逾八成至3,800宗有關,這亦反映樓市短期供應相當充裕。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認為,第三季的潛在供應雖較第二季約10.9萬位減少1,000伙,但連同第三季,潛在供應已連續8季企穩逾10萬宗水平,情況反映本港中短期房屋供應依然充裕,料發展商仍會積極推售新盤。
政府熟地充足 利調節供應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昨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雖然近年賣地市場欠佳,賣出的土地大減,惟在政府近年努力覓地建屋下,新盤供應仍然十分充裕,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未來10年由政府主導的項目中,「熟地」達3,000公頃,政府有充足空間因應市場變化而調節土地供應,讓樓市平穩及健康發展。同時,新盤的價格亦受高庫存影響,發展商之間會觀察出價,彼此盡量維持在平衡狀態,因此目前尚未看到價格會有大幅度提升;同理,若然新盤大幅加價,則買家也可能流向供應更豐富的二手住宅市場。
因此新盤與新盤、新盤與二手之間也有樓價的牽制作用。張翹楚又表示,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樓價累計跌幅達到6%,在短短幾個月內很難出現反彈。因此,到年底如果樓價跌幅能收窄到3.5%至5%,這已經是個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