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獨行 把路愈走愈寬 不畏艱險不忘初心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立德樹人

◆ 何漢權出席全國政協港澳研讀分組會議。
◆ 何漢權出席全國政協港澳研讀分組會議。

◆ 何漢權於「香港中國學術人文川流計劃」活動中發言。
◆ 何漢權於「香港中國學術人文川流計劃」活動中發言。

◆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致辭。
◆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致辭。

◆ 何漢權於《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總結發布會致辭。
◆ 何漢權於《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總結發布會致辭。

◆ 何漢權出席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
◆ 何漢權出席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

◆ 何漢權參加兩會記實分享講座。
◆ 何漢權參加兩會記實分享講座。

◆ 何漢權參加兩會記實分享講座。
◆ 何漢權參加兩會記實分享講座。

◆ 何漢權受邀出席媒體時事直播節目。
◆ 何漢權受邀出席媒體時事直播節目。

◆ 何漢權參訪井崗山下紅軍造幣廠原址。
◆ 何漢權參訪井崗山下紅軍造幣廠原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一直奉行的人生信條。作為一名愛國愛港的教育界人士,何漢權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史教育,並於2018年聯合一批資深教育工作者成立了「國史教育中心」,多年來堅持國史教育理念,向年輕一代、教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在2019年的黑暴中他更是衝在第一線,盡自己全力去維護國家安全,幫助社會消除不良影響。

  不畏艱險 仗義執言

  2019年的黑暴給香港社會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在那個危險而敏感的時期,何漢權毫不畏懼暴徒的辱罵,甚至是人身威脅,一直衝在第一線,始終堅持為正義發聲,抵制暴行。回憶起那段混亂的時光,他痛心地表示,當時針對愛國人士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電視中常有愛國人士被暴徒毆打的新聞,例如一名記者因為不認同暴徒的價值觀在機場被多人圍毆,甚至有一名老伯因為不認同暴徒「打砸搶燒」的無恥行為被澆上汽油燒至重傷。許多人雖心繫「香港安危」,但害怕遭到暴徒的報復和「起底」,雖心有不忿亦不敢過多發聲。

  但何漢權卻無畏無懼,他選擇了挺身而出和暴徒「硬剛」。「我當時就在街上和那些暴徒辯論,一個接一個地反駁他們的謬論,我說的全是客觀事實我為何要怕?」針對暴徒所說的「香港亂世論」,何漢權直接回懟道:「你憑什麼說香港是亂世?你明白什麼叫亂世嗎?假如香港真是亂世,我看你們就是亂起來的原因!」當時亦有一些被嚴重「洗腦」的青年當面貶低祖國的一切發展成就。何漢權對此反問道:「假如中國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那請問5,000年的輝煌文明是從何而來的?又是如何在改革開放中創造奇跡的?你該反省下自己為何能對祖國全盤否定而對西方的一切照單全收!」

  在被問及為何如此勇敢的時候,何漢權表示他自己也不是「鋼筋鐵骨」,也和常人一樣會疼、會害怕。「我和暴徒糾纏的時候看到他們人數眾多、手持利器也會內心一緊,不免想到如果那些武器打到我身上我會怎麼樣;每次暴徒人多聲高而自己孤立無援時也會有一種無力無助的感覺。但就是有一種使命感讓我去做正確的事情」。他表示,這種使命感是出自他受過的教育和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良心。「我自己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就常被先烈的愛國英雄事跡感動;看到那些暴行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不敢站出來,我如何對得起那些為了國家犧牲的英雄?」講到先烈的時候,何漢權濕了眼眶。

  心繫國史教育 傳播中華文化

  何漢權多年來堅持認為,之前香港社會動亂的根源是國史教育的缺失。「2009年,『通識科』作為必修課進入香港高中校園。然而在通識課教材中,有關中國歷史的內容較少,且有些被嚴重曲解,直接導致一些香港青年對國史認識不足,容易被歪理影響,被別有用心的人士利用……這些孩子祖祖輩輩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但現在他們卻不了解甚至憎恨自己的祖國,對國家充滿苛責與惡意,這太荒謬、太讓人痛心了」。

  此外,何漢權很早就註意到很多香港青少年不僅缺少對於國家歷史的認識,還受到「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教育方式的影響,對民族歷史和國家現狀毫無根據地大放厥詞。為此,他感到憂心忡忡,「我不是說批判性思維不好,但只有先全面的了解國史,才有去批判的資格……我常講,撒潑罵街誰都可以,難得的是沉下心來去學習」。他深感要想讓香港青少年和祖國真的心連心,一定要讓他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為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家國觀念,國史教育中心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從2018年開始,國史教育中心每年從不同朝代挑選5位歷史名人,推出「年度歷史人物選舉」活動,讓全港的師生和家長投票。「2023年度當選人物為唐代詩人王維,我們準備以王維一生的事跡為主線,組織學生出演一部舞台劇,讓大家更加直觀地了解王維的生平和他的文學成就,藉此感受盛唐詩歌風骨」。何漢權向記者透露他們還在構思舉辦一個評選「中國歷史十大武將」的活動,講到這些的時候他顯得十分興奮並和記者互動了起來。「你是不是腦海中已經有了一些人選?……關羽當然是,他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崇拜的『忠義武聖』……我覺得戚繼光也完全可以入選,他帶領軍民抗擊倭寇,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談到「年度歷史人物選舉」的民眾參與度時,何漢權分享道,2018年的時候這個活動有37,900人參與,但到了2019年因為社會動亂人數一下減少到了兩萬多人。「當時很多同事有點洩氣,但我覺得沒關係的,雖然人數少了,但我相信這個時候還能留下一大半人正說明我們的工作已經初顯成效了;而且這恰巧證明至少有兩萬多人是一定會撐我們的」。果然到了2023年,活動已經吸引到了101,063人進行投票,參與投票的學校數量更是達到了323間。

  最後,何漢權也坦言目前香港專注中國歷史文化教育的機構還不夠多,依舊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作為中國人,我希望全香港各界能匯聚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教育,去幫助青少年增強家國情懷,真正理解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

  重視愛國教育 培養子女家國情懷

  何漢權把他和女兒在香港大學的合照擺在了他辦公桌上最顯眼的位置,合照中女兒身穿畢業禮袍,父女二人笑得很開心。談到女兒時何漢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表示,相較於很多家長一門心思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更希望女兒是一個心中有愛,踏踏實實做自己喜歡之事的人。所謂「心中有愛」,就是在愛自己身邊人的基礎上,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愛自己的國家,繼而愛整個世界。

  何漢權的女兒十分熱心於社會事業,在碩士畢業後和朋友開創了一個人才庫,為香港的招才引智、促進就業作貢獻。何漢權亦十分鼓勵女兒以義工的身份去到內地的貧困地區,給當地的孩子介紹其平常很難接觸到的科技知識,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盡一分力。我為她所做的事業感到驕傲。

  何漢權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環境,他希望女兒是一個兼具民族情懷與國際視野的人,也因此希望女兒能夠在本地至少讀完本科。「她曾就讀於一所很厲害的中學,但從中一開始,每年開學都發現一部分同學離開香港去國外讀書了。但我認為,在自己的國家接受教育是理所應當的,只有和這片土地相處得夠多,才能認識、熱愛她」。最後,何漢權也坦言內心始終覺得對家庭有所虧欠。「我多年來一直忙於教育事業和社會事務,很多時候疏忽了對家人的陪伴。十分感激我的妻子女兒對我工作的支持」。

  何漢權表示,他始終為自己作出的貢獻感到自豪。「在大學讀宋明理學的時候,我總會思考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後來我明白了,那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和國家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