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探月工程」入高考作文題

專家: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教育新要求 考查考生創新性思維品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2024年全國高考7日開考,1,342萬人報名,吉林、黑龍江、安徽等七省份迎來新高考首考。第一門語文考試結束後,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題解析照例登上熱搜。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全國共六套高考試卷,作文題目涉及人工智能、探月工程、歷久彌新等諸多話題。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今次由該院命題的作文試題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學會溝通、善於表達。
據了解,今年語文考試共有六套試卷,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地語文試卷自主命題,作文題目單獨命制;其他省份高考語文試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命制,包括全國甲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三套。
考題貼近當下 切入角度多
專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題與考生生活息息相關,每道題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都很多,學生既可以書寫時代主題,也可以結合個人生活與學習,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表達個人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彰顯直面成長、勇立潮頭的青春擔當。
在談及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的三道作文題時,該院專家表示,「答案與問題」聚焦技術發展背景下「問題」內涵與外延的變化,思路開放、多元;「抵達未知之境」突出不懼失敗、不斷嘗試、放眼未來的品質;「真正的相遇」引導學生結合切身的體會或對社會的觀察去思索成長中的典型問題。三道作文題均以「好奇心、想像力、探究慾」為中心,融合社會與個人、科學與人文,強化對拔尖創新人才潛質的考查。
北京考題蘊含豐富學科意義
北京卷大作文仍為二選一,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北京教育考試院的專家表示,北京卷用貼近時代形勢要求的話題和素材,體現語文學科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
另據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裴德明分析,議論文引導學生擁有更宏闊的歷史視野,民族精神、傳統文化……這些經過時間淬煉之後依然有着動人生命力的內容都是考生很容易想到的寫作素材。題目不止蘊含了豐富的學科意義,考查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同時也引導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在他看來,記敘文也能讓很多學生打開話匣子,打開胸襟、打開視野、打開心扉……通過「打開」,學生從一個世界看到了另一個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考點的考生董同學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選擇了記敘文「打開」,分享自己打開心扉不斷發現新的自己的經歷。北航實驗學校考點考生劉同學則從北京古建築修復、文化傳承入手,闡釋自己對「歷久彌新」的理解。
上海考題具有濃郁哲學意味
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則聚焦「認可度」,對此,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表示,這個題目有着極濃郁的哲學意味。和全國卷及北京、天津的作文題相仿,需從日常生活中大家習以為常的認知和交往的習性與模式出發。
七省份開啟新高考首考
此外,今年吉林、黑龍江等七個省份開啟了首次新高考,採用「3+1+2」模式,旨在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選擇。與此相應,一些地區在志願填報和錄取批次上也進行了改革,簡化為本科批次,取消了一本、二本的區分。
高考作文題一覽
◆全國甲卷:關於坦誠交流的聯想與思考。
◆新課標I卷: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等引發的聯想和思考。
◆新課標II卷: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由此引發的聯想和思考。
◆北京卷: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選一)
◆天津卷:關於「被定義」與「自定義」的思考。
◆上海卷: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