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空氣質素續改善 電動車普及助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昨日發布去年香港的空氣質素概況。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管理)蕭智慧表示,從該署空氣質素監測站所錄得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大氣中的部分空氣污染物(即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NO2)及二氧化硫(SO2))按年輕微上升1至2微克/立方米不等,但空氣質素水平仍是回歸以來第二佳。與2021年比較,除了PM2.5的水平相若外,其他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水平改善20%至75%不等,亦較2019年疫情前理想,顯示香港整體空氣質素持續改善。
蕭智慧表示,去年香港空氣質素大致符合香港空氣質素指標,PM10、PM2.5、NO2及SO2的年均濃度自2011年以來分別減少40%至69%。同期路邊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亦分別減少46%至58%。同時,臭氧的年均濃度在過去數年亦漸趨平穩,低能見度的時數亦從2004年的1,570小時高峰,大幅減少81%至去年僅296小時。
對於旺角、深水埗及葵涌等個別地區錄得相對較高的氮氧化物水平,蕭智慧解釋是由於該些地區較多汽車及船隻駛經並排放污染物所致,亦反映推動普及電動車,以及將發電廠變清潔能源有效達至改善空氣質素目標。
他有信心隨着政府持續推進及落實《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所提出的全面空氣質素改善措施,能進一步降低本地氮氧化物排放,持續改善香港的整體空氣質素。
特區政府亦正準備收緊22種建築漆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含量限值,以及擴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管制至7類清潔產品;收緊本地供應船用輕質柴油及工業柴油的含硫量上限至0.001%;以及管制氫氟碳化物(HFCs)的生產及進出口,限制市場上的高全球升溫潛能值產品及設備的供應,以進一步提升香港空氣質素。
將收緊5現行空氣質素指標
環境及生態局亦已於去年完成新一輪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特區政府將進一步收緊5個現行空氣質素指標及加入3個《世界衞生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新增的指標。更新後的15項空氣質素指標中,其中7項是訂於《指南》最嚴格的水平。
在區域合作方面,為期3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已順利完成,對區內臭氧的成因和傳輸特性有了初步掌握。
蕭智慧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會以加強NOx和VOCs協同減排、推動臭氧和PM2.5協同治理等4個協同方向,攜手進一步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