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醫券呃公帑 7中醫師落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警方自去年10月開始接獲衞生署報案,懷疑有人非法使用長者醫療券,經調查揭發有診所中醫師及藥房串通一些已故長者家屬冒認死者身份簽署同意書,非法使用死者名下醫療券餘額在藥房購物,以及利用長者「唔用就浪費」心態,教唆購買高於正常價逾10倍的海味、藥物,再從中套現騙取公帑。警方過去兩日展開代號「洪威」行動,以涉嫌詐騙罪拘捕13人,包括7名註冊中醫師,涉及騙款約4萬元。
串通死者家屬 使用醫療券餘額
將軍澳警區刑事部署理總督察陳裕詠昨日表示,警方調查發現,涉案者以兩種犯案模式騙取公帑:一是,一些中醫診所的註冊中醫師,串通一些醫療券持有人的家屬非法使用已故長者的醫療券餘額,其間家屬會帶同已故長者的身份證到涉案中醫診所購買藥物等,違規的中醫師則會聯同家屬在「醫療券使用者同意書」上冒簽,以騙取政府資助。警方發現有早於2020年已去世的長者,仍被家屬使用其醫療券餘額。
中藥店10倍價錢賣藥再分賬
二是,有藥房負責人利用長者抱着「唔用就浪費」的心態,向長者「洗腦」,教唆他們訛稱已接受醫療服務,但其實是在藥房以比市價昂貴逾10倍的價錢購買海味、藥物等,例如一粒價值100多元的平價「安宮牛黃丸」,無良店舖會以1,500元買出。其後,店舖負責人會與已登記的中醫師串謀在醫健通的系統上領取相關的醫療券津貼,然後雙方分賬。
在警方是次行動中被捕的涉案9男4女(40歲至83歲),包括8間位於將軍澳的中醫診所的7名已登記參加醫療券計劃的註冊中醫師和1名負責人,另有1名藥房的負責人,其餘4人是偽冒已故合資格領取醫療券者的家屬,他們與離世長者的關係分別為夫婦、女婿及新抱。
行動中,警方檢獲大批證物,包括含有冒簽已故者簽名的醫療券使用者同意書,以高於市價多倍購入的藥材、貨物,以及有關付款紀錄。警方稍後將向律政司尋求法律意見,審視被捕者除涉「詐騙」罪外,是否會以其他罪名檢控。
陳裕詠強調,政府於2009年開始實行的「長者醫療券計劃」,是為年滿65歲並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符合資格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的醫療券,最高可累積金額上限為8,000元,以維護長者健康,以及分流公立醫院壓力。他勸喻市民不要成為不法之徒的「吸金」工具,警方與衞生署一直保持聯絡,有效打擊有違醫德的醫務機構和人士。
醫療券不可用於單純購物
衞生署昨日在回應警方行動時表示,在長者醫療券計劃下的醫療券使用必須出示有效香港身份證或香港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以及親身接受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醫療服務才可使用醫療券。即使已登記配偶共用醫療券,當配偶離世,其戶口內的醫療券餘額並不會轉移至在世老伴的醫療券戶口。
衞生署強調,醫療券不可用於單純購買物品、藥物、醫療儀器和用品,亦不可兌換現金。若有提供服務者涉及專業行為失當,衞生署會轉介有關個案至專業管理局或委員會跟進。提供服務者若違反計劃協議的條款和條件,其申報相關的醫療券款項將不獲發放,就算已支付亦會被追回,衞生署亦會向違例提供服務者發出勸喻信或警告信。